进入2025年,猪价已长期处在14-15元/公斤左右,“养猪微利”越来越具象化。当前,全国生猪均价局部地区跌破14元/公斤,头部猪企却掀起新一轮“成本内卷”——牧原宣布6月成本降至12.1元/公斤,温氏紧咬12.6元/公斤,神农集团在西南地区杀出12.9元/公斤黑马价。
生猪养殖成本暗战升级
在非洲猪瘟与饲料价格的双重夹击下,生猪养殖已进入“毫米级”成本竞争时代。牧原股份凭借智能化猪场与低蛋白日粮技术,6月养殖成本定格在12.1元/公斤,较行业平均14.5元/公斤硬生生挤出2.4元利润空间。温氏股份则通过“公司+农户”轻资产模式,将头均人工成本压至96元,配合珠三角高价区布局,综合成本稳定在12.6元/公斤。西南王神农集团更祭出狠招——从东南亚进口低价玉米,配合抗湿热型种猪选育,云南基地成本直逼12.5元/公斤。
这场较量已超出单纯的价格战范畴。当牧原的优秀场线成本跌破12元/公斤,中小散户的生死线被推高至14.5元/公斤,每头猪的利润差高达200元。根据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,7月第3周未来仔猪育肥模式的生猪养殖头均盈利已跌破50元以下。
猪价呈现窄幅震荡格局
回顾7月以来的猪价走势,整体呈现低迷状态。根据2025年7月生猪市场动态,全国猪价呈现“先扬后抑、震荡探底”的复杂走势。月初受二次育肥入场和区域供应收紧影响,价格一度突破15元/公斤,但随后因高温抑制消费、产能集中释放等因素,价格持续回落,至7月25日全国外三元均价已跌至14.18元/公斤,较月初高点降幅达7.6%,创7月以来新低。
月初冲高回落7月上旬,南方多地强降雨导致生猪调运受阻,叠加养殖端压栏惜售,价格快速攀升至15.37元/公斤(7月3日),广东、福建等地标猪报价突破17元/公斤。但随着猪企放量,养殖端加速出栏叠加屠宰企业开工率下降,市场白条走货量同比减少12%等利空因素影响,价格应声回落至14.5元/公斤区间。
中旬震荡博弈中旬市场呈现“北稳南弱”格局:华北、东北受高温影响出栏加速,价格跌至13.8-14.2元/公斤;华南因台风“格美”导致运输中断,广东猪价短暂冲高至16元/公斤,但消费端承接乏力,7月15日后全国均价已回落至14.57元/公斤,较中旬高点下跌5.2%。
下旬全面探底进入下旬,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:北方高温加速大猪出栏,南方消费疲软导致西南局部地区猪价跌破14元/公斤。7月25日全国均价跌至14.18元/公斤,新疆、黑龙江等地已进入13元时代,养殖端亏损面扩大至65%。
后市关键观察点
当前生猪市场正处于政策托底与产能过剩的深度博弈阶段,后市需重点关注三大关键变量:政策干预力度方面,若猪粮比价连续两周跌破5:1(当前5.5:1),预计将触发3-5万吨冻猪肉收储,这或将成为短期价格"防跌阀";产能去化进程中,7月能繁母猪淘汰量预计达45万头,但距离平衡供需所需的月均80万头淘汰目标仍有差距,行业产能调整尚未到位;消费回暖动能则呈现"旺季不旺"特征,尽管8月中秋备货可能带动需求回升,但替代品冲击仍在持续,将压制反弹空间。
内容来源:公司公告、中国养猪网、发改委综合整理
加杠杆炒股票.配资投资平台.股市五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